新年好,
2022年是属于我的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成长最大的一年。经历了转组风波后来到了新的课题组,没有那些细枝末节的烦恼,便可以全心投入科研了。今年3月份才转了课题组,但是却感觉自己做了丰富的科研工作。虽然还没有总结出来,但是小作文还是要写的。
一来是对理论(统计、高分子)物理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甚至能脱开课本给师弟师妹们讲解高分子物理,这是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上次给他们的讲解还帮助他们通过了学院的一次考试,更加感受到"费曼学习法"的伟大和意义,让人觉得分享是有成就感的。其中对于高分子单链和网络的力学性能的推导更是让我同以往甚至作古的前辈有一次“近距离”的对话,震惊于他们的学识的渊博,也更加让人觉得科研的乐趣。物理说到底还是数学,大学学的积分微分,线性代数也都慢慢地捡起来,这些都是以后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来是对代码的编写。包括数据的浅分析和代码的重构,加深了对代码的理解同时,也侧面帮助了我对于高分子物理的统计的认知。这里着实需要感谢一位博后师兄,基本上不会的疑难代码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
三来是参加了一次北京的软物质论坛,有5分钟的线上口头报告,这其实在日常的组会中已经练习过了,毋庸置疑,这些小的锻炼都是在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做的,我真希望能早点遇到他。平常的组会,我也都非常认真地作报告,有数据绝对不讲文献。细数3月份来到这个课题组,我已经同时做着4个课题了。虽然有些课题比较难,一下子解决不了,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周老师让我深刻学习到科研的精髓,就是抓主线,有点类似于高分子物理的标度理论,不需要管一些细枝末节不重要的内容,抓住影响的关键因素,得到标度就行。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Everything should be made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多尝试这些科研,会发现无穷无尽的乐趣。
今年作科研图,其实之前我都是用PS的,甚至有的时候会用一下AI,但是后面发现Windows 3D就能解决,而且没有学习成本,这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件事儿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就是,在需要学习成本的时候,要完成某一件事情是否需要大量的学习成本,值不值得?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我深信的一句话是:知识有错吗?没有错那为什么不学?这可能是这么些年潜移默化的一些改变。
细数这几个课题:
- 凝胶网络体系
- Theta Solvent下,环的对称性在单链高分子表现的不同的力学响应性
- Good Solvent下,单链聚轮烷的自由能表达式
- 单链聚轮烷的相变(phase transition)
这些都是与凝胶体系有关系的,相变是我最陌生的,伊辛模型(Ising Model)是我一辈子的痛,真理解不了,好在一维体系还能强行理解,二维就吃力得很了。
写于2022年末
后记:
印象中好像关于人生没有做过什么重要的选择,这次碰到几个事儿,似乎真的让我在科研道路上发生了一点动摇。
一个是来源于大学室友,刚从丹麦回来入职南昌大学,讲师,每个月拿着6000的工资,好像不太能苟活。
一个是来源于以前在南昌大学的师兄,由于学校的新政策,博后出站还没地方去了。
最重要的一个是来源于老师年后给我发的关于文章中一些理论的的推导,其实一看好像就会了,但是真让我自己推,我怕是不行的,这种碾压是让我感到恐惧。
以上三点好像让我对高校生活不那么向往了,在想之后要不去企业算了。2023必会是纠结的一年,因为后面的选择将彻底地影响我的人生走向。做选择总是难的,至少目前我的状态也没有什么理由是因为谁、因为什么事儿而做出不那么完美符合自己期望的选择。难,难,难!(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