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曹泽贤教授感慨,也许85%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压根没有传到中国,我在去美国读博前,其实就阅读过很多国外教材,我自认为视野还比较开阔,但是去美国后,还是被大千世界的知识所震撼,一些让我闻所未闻的科研方向,一些让我大吃一惊的研究角度。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数据科学最近很火,在我们流体力学领域,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在follow机器学习流体力学,数据驱动的流体力学,和流场的模态分解。但是你听过一个叫网络科学(network science)的数据科学的分支吗?至少截至目前,我不知道国内有谁在做这个领域,但是在海外,这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学,信息科学,甚至是力学这种传统学科,而且甚至将来有可能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方向。
我看过UCLA发表的一篇用网络科学研究各向同性的湍流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发现了湍流中的新的普适的无量纲数可以用来描述湍流的能谱。要知道湍流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经典物理最后一块没有被攻克的堡垒,而关于湍流能谱的理论,继上世纪的K41和K62理论后,几乎在一个世纪内研究进展都是停滞的。
所以我们的年轻学者要记住,保持思想的开放是创新的关键。只有看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知识,最后才有可能融会贯通,最终结合自己的灵光乍现,创造出真正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Sctt_CFD